4月16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表示,要加快5G网络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工业、通信业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,跟踪抓好重点外资项目落地。
罗兰贝格与里昂商学院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《中国ICT产业营商环境白皮书》显示,中国数字经济体量5年内接近翻番,占GDP比重达34.8%。中国在ICT产业积极引进外资,营商环境不断改善。近5年来,包括苹果、英特尔和诺基亚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华收入增长60%左右。中国ICT产业领先全球
罗兰贝格报告指出,中国ICT产业发展史是开放合作、互利共赢的代表。在盈利能力方面,ICT产业以7.3%的利润率吸引中外资本涌入并不断投入研发。在电信领域,中国企业主动打破垄断、鼓励市场竞争,并在ICT全行业积极引进外资。外资企业通过投资、参与标准制定、提供培训、投入研发等方式做出了巨大贡献,并收获了中国市场的海量机遇。
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(Denis Depoux)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:“中国ICT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三十年,一方面产业规模已领先全球并持续增长迅猛,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与发展潜能;另一方面已发展成为全球ICT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报告还指出,近期,在半导体等领域的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,中国在此波涛暗涌中,作为全球化的拥护者、践行者和示范者,仍坚持拒绝商业问题政治化,以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欢迎各国企业参与,其构建营商环境的态度及具体做法值得全球借鉴。
报告称,中国在电子信息制造业、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、互联网经济等全产业版块,中国通信技术均实现高质量发展,呈现结构多样、相融相促的发展格局。
以5G领域为例,中国依然为外资企业保留市场机会,积极引入国际玩家并保持市场多样化。在标准体系的建立过程,充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,打造具备领先性的标准制定体系,积极引入外企积极促进行业标准的形成。比如,中国在TD-SCDMA技术的发展过程中,邀请诸如高通、Nokia、SK电讯、德州仪器、RTX公司等诸多国际ICT巨头加入TD-SCDMA产业联盟参与标准制定。
在政策方面,中国已经推出加快5G网络建设的部署,并针对ICT产品全面开放市场。当前,中国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普遍落实“非禁即入”,《外资准入负面清单(2019)》由48条减少到40条,较2018年版本压减比例为16.7%。
中国还建立了开放包容、储备丰沛的人才体系。中国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顶尖人才的重要汇聚地。此外,中国成为Facebook、Zoom等许多全球领先科技公司的关键人才池。
改变收购策略转向合作
通信技术ICT产业被视为战略型行业。中国在ICT产业的领导地位也开始令欧洲和美国政府担心自己的企业会被收购。欧洲科技公司近年来一直都是中国企业收购的目标,疫情让欧洲公司股价下跌,财务状况变得更加脆弱,在这样的背景下,欧盟正在敦促各国对科技公司增加投入,帮助企业更好地渡过危机,避免被收购的命运。
欧洲科技公司今年以来股价都出现下滑,诺基亚股价下滑10%,爱立信股价下滑3%,英飞凌股价下滑22%,意法半导体股价下滑17%。
芯片厂商英飞凌(Infineon)最新公布财报显示,2020财年第一季度,收入同比下降7%至19亿欧元,总投资2.55亿欧元,低于上一季度3.5亿欧元的投资。
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(ASML)公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净利润3.91亿欧元,大幅不及分析师预计的5.34亿欧元。阿斯麦第一季度的营收也由原来预估的31亿-33亿欧元下调至24亿欧元。
软件巨头思爱普(SAP)公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尽管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%至20亿欧元,但最大收入来源的软件许可收入同比下降了31%至54亿欧元。
瑞士米拉博证券公司(Mirabaud Securities)驻伦敦的分析师尼尔·坎普林(Neil Campling)表示:“欧洲企业与中国和美国公司相比更加脆弱,而中国公司更愿意采取收购策略而不是自己从头发展技术。欧洲科技企业是他们理想的收购对象。”
2016年,腾讯收购了芬兰的手游公司Supercell,中国的美的收购了德国的机器人公司库卡;去年蚂蚁金服收购了英国金融服务公司WorldFirst。
在中美关于5G和人工智能的科技竞争中,欧洲扮演的角色更加微妙。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王欣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:“过去几年,中国企业通过全球收购获得了很多先进技术,但是欧盟对于收购的政策也越来越严格。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企业应该调整策略,更多地去考虑如何与欧洲企业合作,而不是收购。”
关键词: 外资